警示提醒
是医生,也是战士
1963年4月6日,应刚刚宣告独立的阿尔及利亚政府紧急医疗援助呼吁,中国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奔赴阿尔及利亚,开启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伟大援外事业。从那时起,60多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3万余人次赓续接力,足迹遍布76个国家和地区,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
60多年来,这些援外医疗队队员是医生,也是战士,他们克服艰苦复杂的工作生活条件,直面传染病、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危险挑战,在异国他乡书写了一页页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1966年5月,第1批援桑给巴尔中国(江苏)医疗队队员在桑创新完成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被当地报纸称为“奇迹般的手术”。医疗队队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国家卫生健康委供图
徐长珍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她第一次到达阿尔及利亚,就遇到阿国战乱,武装分子袭击医院,助产士沙布利娅把正在坐诊的徐长珍拉进房间,锁上门,叮嘱她不要出来。看到窗外受伤的人群,徐长珍急得大喊“救人要紧”。沙布利娅见劝不住,用身体护着徐长珍,两人顶着流弹跑回手术室抢救伤员。回忆起这一幕,徐长珍记忆犹新:“医生是个特殊职业,有需要就得上,如同战士赴战场。”
在近8年的援外医疗工作中,徐长珍和队友们共治疗妇产科门诊病人3.2万余人次,住院病人及产妇6.8万余人次,开展手术1.5万余台次,抢救危重病人780多人次,接生难产胎儿4万多名。在阿尔及利亚,徐长珍被亲切地称为“妈妈徐”。
6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像徐长珍一样的“中国妈妈”,在阿尔及利亚累计接生新生儿207万余名,其中有1万余名孩子取名为“西诺瓦”,意为“中国人”。
2016年,首批桑给巴尔妇产科住院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培训项目受训人员在南京接受为期21天的规范化培训。国家卫生健康委供图
王振常与由他率领的北京友谊医院19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在另一个“战场”上谱写了勇敢者的战歌。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病死率超过60%。当许多国家纷纷撤离人员、全世界都“谈埃色变”之时,王振常和他的团队逆行出征了。
在几内亚,他们数次参与一线考察调研,制定出符合受援国国情的防控措施,培训了一大批公共卫生人才,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医疗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为期18个月的工作。在回忆起这段“临危受命”的经历时,王振常仍心有余悸。当时,医疗队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已有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6人不幸离世。“我们的压力的确很大,去之前都写了遗书,因为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王振常回忆道。但可贵的是,“医疗队全体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非常坚定地要与几内亚人民患难与共,勇往直前,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由于出色的工作,医疗队被几内亚政府授予“几内亚共和国勋章”,被联合国授予“南南合作奖”。
那一年,中国共派出16批、1200余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勇敢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收治800多名患者,完成1.3万余人次公共卫生培训,被受援国称为“真正的朋友”。
202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 标签:
- 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