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电话:0476-8899120

微信服务号

支付宝生活号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这些赤峰人在武汉有了新朋友!

来源:赤峰微生活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02-16
字号: + - 14

自2月4日出发至今

赤峰市肿瘤医院

(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抗击疫情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

在武汉方舱医院工作已经超过十天了

和全国所有援鄂医务工作者一样

他们任务艰巨、工作繁重

但是

在苦累的同时

在短短的

十多天时间里

让队员们

欣慰并感到温暖的是

他们在武汉有了新朋友

友谊的种子

正在队员们和他们护理的患者之间

萌芽,成长

严冬尚未褪尽

他们的

友谊之花

已经在

樱花之前绽放

1.jpg

队员辛启蒙、利利与武汉小伙合影

2.jpg

队员利利在为患者测量体温

我们在武汉有朋友了

  “谢谢,你是利利我俩来武汉后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加油呀!” 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辛启蒙在微信中感谢病区的一位武汉患者,并鼓励他要加油。

  可能是换了水土不太适应,也可能是每天工作太辛苦。到了武汉几天后,队员辛启蒙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却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休息,同组的队友就得多干活。而这一切,被病区的患者小程看在眼里。“身体好些了吗?吃药了吗?不行就休息一下吧,别硬撑着……”一句句关心的话语让队员辛启蒙心里暖暖的。

  就在当天,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谢意的这位武汉小伙,亲手为辛启蒙和队友利利送了一份简单而珍贵的礼物,用自己与几位护理人员的照片做了一个视频,视频里“内蒙古赤峰医疗队,小辛,大利,棒棒哒!武汉谢谢你们!”的字幕表达出了他深深的谢意。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我结识了我的第一个武汉朋友,她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患者,因为她在一直鼓励周围的人。她很感激我们从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大草原来武汉支援他们。”队员张丽娜在战“疫”日记中这样写到,日记中她还说:“来武汉,是我最正确的决定。”

  在方舱医院这个特殊环境,无论是当地患者,还是千里迢迢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或许他们看不清对方的模样,但是一起战胜病魔的心却是在一起的。很多人总是习惯拿出手机,与病区医护人员拍照留念。而一张照片、一个简单的视频或许会让他们永生难忘。

3.jpg

刘欣送给患者口罩

4.jpg

领队程艳艳脱下防护服浑身已经湿透

“你还需要啥?喝酸奶不?吃干果吗?……”

  方舱医院门口的临建房是医护人员更换衣服的地方。从准备出发到穿隔离衣,再到交接班,换好衣服离开,队员们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他们担负着病人的全程护理工作。饿了吃盒饭,累了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可尽管如此,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还是处处为患者考虑。

  “娜娜,谢谢你的眼罩,这么多天我第一个好觉,可以睡到10点,要不是医生来查房我还要睡。”一位患者说。队员张丽娜说:“那太棒了,你要休息好了身体才能棒棒哒!还有什么需要的吗?洗漱用品啥的,喝酸奶不?吃干果不?”

  在队员肖玮茹的战“疫”日记中,简单地写着“我护理的最难忘的一位患者是位无名英雄,53岁的他因为在一线排查感染患者,几天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隔离,我问他是否后悔,他却说那是自己的工作。我还告诉他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就和我说。”

  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程艳艳介绍,工作中跟病人如何沟通是个难题。因为口音等原因导致语言沟通不畅,有时一个问题,队员需要不厌其烦地沟通四五遍,才能说清楚。对于焦躁的病人,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她说:“虽然我们跟病人在语言上有隔阂,可是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是一致的。当病人们知道这些态度和蔼可亲的白衣战士来自内蒙古赤峰,是驰援武汉的一份子时,会真诚地竖起大拇指,发自肺腑地道谢。”

5.jpg

队员张丽娜和患者的微信对话

6.jpg

8.jpg

9.jpg

队员工作中

用心沟通去做好“安慰”

  医护人员们都熟悉美国特鲁多的这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这一次帮助、这一场安慰,背后是奔赴武汉战斗的无悔。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张宇超就在践行着这份诺言。

  在她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年轻女患者,由于在方舱医院没有家人陪护,对这里的环境很害怕,情绪崩溃,蹲在病床边大哭。见状后,张宇超便和广东的一位医生一起给患者做了测体温和指脉氧,耐心地询问了她的情况。“有我们在,不要害怕!你得努力吃饭,好好休息,这样才能保持体力,提高免疫力。”张宇超柔声细语地安慰着女孩。

  在她的战“疫”日记中这样写到:到了晚上六点多,患者情绪渐渐稳定了,甚至开始主动和我们交谈,也下床活动了,心情较之前有了很大转变,还和我们比划“加油”的动作。第二天下午上班查房的时候,患者情绪稳定,笑着对我们说了声“谢谢!”我当时也在心里暗暗祝愿:希望这个年轻的姑娘早日康复!

  上下班时需要费力脱穿多层防护服、佩戴护目镜会产生雾气遮挡视线……这些都是所有深入疫区的一线医护人员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比起这些困难,更紧迫的是他们要解决患者在住院时的心理问题,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考虑到大部分患者在入院后心情敏感焦虑,情绪不佳。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护理队员们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努力。

10.jpg

队员刘欣脸上重重的勒痕

11.jpg

护目镜起雾

12.jpg

巴特送给患者生活用品

13.jpg

队员巴特脱下防护服后汗流浃背

“内蒙古赤峰医疗队,武汉谢谢你们!”

  “你真是遇见好心人了,这么照顾你。内蒙人太好了,热情实在的孩子,谢谢你的照顾,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病区一位患者家属在视频中向队员巴特表达了谢意。

  原来,巴特照顾的患者中有一个又高又壮的年轻小伙儿,每次为他发放体温计、口服药的时候都会很有礼貌地道谢。在发晚饭的时候,细心的巴特发现他很快就吃完一盒放在旁边了,就过去问他:“哥 ,一盒够吃吗?我看你这体格这一份应该不宽敞,要不我给你再去申请一份?”“谢谢你小兄弟,确实不够,不为难的话再帮我问问吧!”小伙感动地说。

  当巴特再去为这个小伙儿送饭的时候,他正在与家里视频,翻转镜头对着巴特,看得出他的家人很感动。对巴特连声道谢,并说山西有个亲戚也是护士,可能下一批就会来武汉支援,期望疫情快点结束,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

  巴特是一个性格开朗、非常健谈的蒙古族小伙子。有一天因为防护服不透气,汗水让他的全身都湿透了,他却开玩笑说“像蒸了个桑拿”。像他一样,赤峰市肿瘤医院(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热情、乐观的性格都给武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内蒙古赤峰医疗队,武汉谢谢你们!”是他们对这些援鄂医护人员的最佳赞誉和肯定,他们一往无前、细心周到的服务已然是对医德的最好诠释。

14.jpg

张瑜和患者对话

15.jpg

队员张瑜和队友与患者在一起

我们和武汉的朋友有个约定

  在战“疫”日记中,队员张瑜这样记录:援鄂第八天,我和我的战友在管辖病房认识了一位武汉朋友。这位朋友的身份有些特殊,她姓汪,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工作于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汪大夫是因为给一位重症患者看病,当时还不知道有新冠病毒,当确诊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有症状了,2月6日晚上被送到了这个方舱医院。

  张瑜问这位患者还需要什么生活用品,自己会尽可能帮到她。然后张瑜就给她带了一些赤峰特产牛肉干和奶茶。而这位患者遗憾地说“自己仗还没打就已经倒下了。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援助武汉,你们很棒!”张瑜安慰她说:“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才可以有力气去战斗,才能打赢这场硬战。”

  尽管才认识没有几天,或许连对方长什么样子还没看清,但本是同行的她们更能体会对方那份对职业的坚定,已然成了好朋友。在微信中,两位朋友许下了一个约定:“等这场疫情过去,你带我去看樱花,我带你去大草原奔腾!我们一起加油!”在方舱医院,类似的约定还有很多,为了向这些外地前来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表达谢意,很多武汉患者都说等自己好了,等疫情过去了,一定带他们去吃武汉的各种美食,看武汉的各种美景。

  “凌晨两点我们下班了,队友们在更换服装,一道道勒痕看着让人心疼。加油吧!我们胜利的曙光会越来越近……”像张瑜一样,这段时间,武汉的气温虽然很冷,但大家的心是暖的。待到春暖花开,相信他们一定会赴约,去武汉欣赏那最美的樱花,来内蒙古大草原策马奔腾……

16.jpg

队友合影

17.jpg

赤峰市肿瘤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们

  • 标签: